•網路匿名性:網路的基本特性之一,除了完全隱藏真實身份 ,亦包含選擇性透露局部身份、扮演其他身份的異名行為。 •網路公開性:任何言論、資訊都可透過網路網路公開發表。 •網際網路之擴散性:未經過證實之事件經由網路迅速傳播, 導致網路使用者過渡情緒化傷害事件當事人。
針對一人(含)以上的群體,散播涉及威脅性、攻擊性或 性暗示等造成當事人害怕、感到威脅或不友善的網路言語,並 透過網路科技的特性傳播,擴散至全班、全校、全國、全球, 導致受害者持續被此霸凌傷口影響。 此種於網路上蓄意加深且重複性的傷害行為即「網路霸凌」。
•網路文字:有歧視意味的笑話與殘酷批評,亦包括令人難堪 的線上票選活動。 •圖像騷擾:個人私密照被公開流傳;傳送含有性暗示或不實 剪接(photoshop後製)的圖片等。 •個人訊息:即言語恐嚇的訊息等直接傳送給被害對象。
•公然侮辱:多以洗版方式於一論壇上公開辱罵或威脅受害人 ,使受害者難以招架和應付。 •惡意冒名或模仿:以冒名或模仿特定族群之外表或行為特徵 ,利用網路匿名特性加以羞辱,或甚至陷害他人,使受害者 人際關係惡化、受到誤解等精神傷害。 •起底、爆料:把受害人之個人資料(如真實姓名,容貌等) 於網路上公開傳播。
「鍵盤俠」一詞來自於畢詩成2014年於人民日報的時評 《激勵見義勇爲不能靠「鍵盤俠」》。文中指出一個現象: 案件發生後,網絡上産生來自不同角度的詰問,所有的詰問 都有其道理,然而最終卻是「誰都能說幾句、誰都沒有扛起 責任」。鍵盤俠不同於傳統霸凌,採取語言攻擊的網絡暴民 ,利用網路之特性,持著鍵盤對各種網絡事件進行道德評判 和宣揚自我意識下的網路正義。
往往很多時候,我們都在不經意之間成為鍵盤俠,你可知道,在電腦背後的一個你的一個無心的,小小的舉動可能對於他人會造成很大的困擾甚至不可磨滅的傷害。在現在高速發展的網路時代中,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,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。 希望你我的道德良知不要因為高速發展的網絡而倒退。所以不要成為鍵盤俠,也請在網路上面對他人多一絲善意,網絡環境才能越來越好,這才是一個真正屬於每個人的平台。 從我做起,拒做鍵盤俠。